应对旱涝并存、旱涝急转风险,今年河南怎样防汛备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根据预测,今年我省汛期气候状况旱涝并存、旱涝急转风险较高,目前我省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今年我省防汛备汛情况怎样,都做了哪些工作?5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新闻发布会,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做出介绍。
省水利厅副厅长任汝成介绍,河南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地理位置处于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的两个过渡带,历来水旱灾害频繁,是全国重灾区之一。经研判,2025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可能性大,强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流域性洪涝威胁突出。
“今年以来,省水利厅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抓实抓细防汛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整治、预案方案修订、水毁工程修复、防汛物资储备等各项防汛备汛工作,加快推进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今年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任汝成对我省“六大”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做出解释。
水利工程体系。目前,全省有水库2540座(大型28座、中型123座,小型2389座),其中三门峡、故县、小浪底、西霞院等4座大型水库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出山店、前坪等8座大型水库由省水利厅负责管理,其他水库按照职责由市县乡分级管理;5级以上堤防1.67万公里,水闸5848座(其中大中型水闸378座),蓄滞洪区14处(黄河流域1处、淮河流域4处、海河流域9处),设计蓄滞洪量38.41亿立方米。防灾工程体系日益健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指挥调度体系。建立了以省水利厅为中心,上联水利部、流域机构,下通各省辖市、县、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及重点乡镇的信息网络和视频系统,配备了700余部卫星电话,基本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目前正在推进以“一河(贾鲁河)一库(白龟山水库)一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一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为重点的水利数字孪生建设,省级水利数字孪生平台(一期)和卫共流域防洪“四预”能力提升项目,构建科学高效的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支撑体系。
防汛责任体系。不断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明确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南水北调和淤地坝等各层级各环节责任,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的“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体系,每座水库均明确了防汛责任人,特别是小型水库建立了责任卡,落实了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
防洪预案体系。健全优化各类防洪预案,制订完善了省级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4个流域防洪预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应急水量调度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每座水库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
监测预警体系。设立了省级水文测报中心及18个市的测报分中心,共有各类水文监测站8266处,在重要防洪区域布设了982处北斗卫星双信道测站,建立了全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系统可靠的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要素保障体系。强化水利行业专家力量,组建119支1万余人的行业抢险队伍,及时更新400余名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库,适时补充水利防汛抗旱物资,目前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总价值达4.59亿元(其中省级仓库9012万元),为防汛抢险和抗旱应急奠定扎实基础。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