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出海”的河南方案:让“工匠种子”在全球生根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来中国学汽车检测;“中原模式”炼就“海外工匠”;开放共享课程资源,点亮“电力丝路”……
近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跟随河南省教育厅“职教出海·豫见未来”宣传活动采访团,探访有关“职教出海”的故事。
据统计,河南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高职院校46所,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83个,招收1102名来华留学生,开设13个境外办学机构,77项专业教学标准、243项课程标准和35本教材被国外教育组织或院校采用,承担国际技术服务项目103个,举办中外人文交流活动107场次。
数字背后,有哪些充满智慧的“河南方案”?
双驱动架设"技能丝路" ,“留学河职”成为金字招牌
“我父亲是从事汽车行业的,来到这儿也是受他的影响。”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胡买宁正在研究汽车的构造。
胡买宁学的是汽车检测技术,他对新能源汽车很感兴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很发达,我想好好学学。”胡买宁说,他希望毕业后能够回到祖国,为家乡做更多的事情。
胡买宁只是一个缩影,“留学河职”已成为品牌。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双驱动发展战略,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合作,引进外方课程标准12个,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获奖20余项;依托智能焊接技术等优势专业,面向埃塞俄比亚、加纳、塔吉克斯坦、越南等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80余名国际学生来校留学,“汉语+文化+技能”的国际学生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知识的桥梁和纽带。
该校还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为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培训师资员工660余人次;将装备制造优势专业与标准端、教材端、设备端“三端”有机耦合,找准切入点,累计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输出职业标准9项,向坦桑尼亚、匈牙利、塔吉克斯坦输出双语教材5部,校企联合研发出口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的智能焊接设备获得欧盟CE、俄语区国家EAC等国际认证6项;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柬埔寨劳工与职业培训部、等“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建设柬埔寨“智能焊接·大河工坊”,与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共建巴西“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学院”,积极打造意大利“豫厨工坊”、印度尼西亚“豫商课堂”、乌干达“电工电子工坊”等职教出海品牌。
2023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2024年,入选河南省首批“大河工坊”建设单位。
跟随中国铁路走出去,3000余名“海外铁路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中国高铁的速度太快啦!”王敬贤,来自马来西亚,19岁,去年10月来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真正体会了中国高铁的实力,并深深爱上了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王敬贤告诉记者,“中国交建”在马来西亚东海岸承建有铁路项目,因此他对“中国铁路”并不陌生,来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后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希望毕业后能回到马来西亚,服务中国交建承建的铁路项目。”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因为中国铁路,王敬贤来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但这所学校与中国铁路的缘分远不只如此。
据了解,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度耦合中国铁路国际化发展战略,面向非洲、中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推进海外办学,与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共建大河工坊(詹天佑学院)4所、教学点3个、培训中心1个、实习基地1 个,高标准完成亚吉铁路、中老铁路、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阿斯塔纳轻轨等7条境外铁路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培训电力机车司机、接触网工等各类人员 3300余人、本土师资 428 人,招收学历生 192人,在“走出去”中铸就中国特色职教品牌。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还以中国高铁技术为引领,校企共同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200余项,在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老挝、菲律宾等11个国家推广应用。
该校从“人才培养理念、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了系统的海外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海外中资企业“建设运营走出去,人员培训跟上来”的迫切需求。
“学校将从三个方面推动职教出海。”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陆艳琦说,一、依托现有的詹天佑学院、大河工坊创建海外工程技术学院;二、打造双语双能教师团队,加强海外师资队伍建设;三、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办学品牌。
育人才、立标准、赋新能,开放共享点亮“电力丝路”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好,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交谈中,来自津巴布韦的温婉满是喜悦。她就读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于2023年9月入校,希望毕业后能回到祖国,把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
在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温婉一样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留学生还有很多。据统计,该校累计为尼泊尔、卢旺达等国培养学历生266人。
“近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深耕国际化办学20年,已与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卢旺达等国共建4所海外电力丝路学院,培养‘技术+中文’复合型人才266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杨小琨介绍。
据了解,该校联合国家电网、中国电建等中资企业,尼泊尔加德满都理工学院等境外院校,建立“政府引导-行业统筹-企业支撑-院校实施”四维协同机制,形成“标准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国际化办学模式。成立跨国教育平台,推行“学历教育+技能认证+就业服务”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订单化培养,合作企业海外项目用工匹配度提升40%。整合11所国内电力院校资源,组建“一带一路’电力丝路学院联盟”,累计输出教师、课程、设备等资源包23项,降低单个院校出海成本60%以上。
此外,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还坚持标准输出国际化,实现了中国职教规则“软联通”。学校主导制定《输配电工程技术》等7项国际专业标准,开发中英双语课程标准40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320项,成为卢旺达国家职教委员会推荐教学资源。
数字赋能方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同样可圈可点。该校建成绿色智慧电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风电运维、光伏电站AR实训等5门虚拟课程,并向“一带一路”国家开放共享。
河南职教正以“出海”为笔,书写着技能文明互鉴的新篇章。未来,河南职教必将让更多"工匠种子"在异国土壤生根发芽,为世界技能版图注入更多活力与智慧!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