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岭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全攻略:科学照护,让“吃饭喝水”不再危险

一、认识吞咽障碍:当“吃饭喝水”成为挑战

(一)什么是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口腔、咽喉、食道等部位疾病,导致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咀嚼困难、呛咳、哽咽、食物残留等问题。据统计,脑卒中患者中约50%存在吞咽障碍,老年人群(尤其是8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30%,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误吸性肺炎(致死率超30%)。

(二)常见病因与高危人群

• 疾病因素:脑卒中、帕金森病、头颈部肿瘤、食管狭窄、重症肌无力等;

• 生理老化:老年人咽喉肌肉松弛、神经反射减弱,易发生“隐性误吸”(无明显呛咳但食物进入气管);

• 术后影响:食管癌、喉癌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结构性吞咽障碍。

(三)吞咽障碍的三大危害

1. 营养不良:因害怕呛咳减少进食,导致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

2. 吸入性肺炎: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引发感染,是吞咽障碍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3. 心理创伤:对进食产生恐惧,出现焦虑、拒食,形成恶性循环。

二、吞咽障碍评估:早发现是关键

(一)初步自查:洼田饮水试验(家庭可用)

1. 患者取坐位,饮30ml温水,观察饮水时间及呛咳情况:

◦ 1级(正常):一饮而尽,无呛咳;

◦ 2级(可疑):分2次以上饮完,无呛咳;

◦ 3级(轻度障碍):一饮而尽,有呛咳;

◦ 4级(中度障碍):分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

◦ 5级(重度障碍):频繁呛咳,无法完成饮水。

提示:3级及以上需及时就医,由康复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如吞咽造影、内镜检查)。

(二)专业评估重点

• 口腔功能:咀嚼能力、舌头活动度、唾液分泌情况;

• 咽喉反射:呛咳反射是否灵敏,吞咽启动是否延迟;

• 误吸风险: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食物是否进入气管。

三、吞咽障碍护理核心:从进食到康复的全程管理

(一)急性期护理:确保“吃的安全”

1. 体位管理:正确姿势防误吸

• 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45°,头部稍前倾,避免平躺进食;

• 坐位患者:坐直身体,下巴微收(减少会厌谷食物残留),偏瘫患者患侧肩部垫毛巾;

• 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稍前屈(适用于无法坐起者)。

2. 饮食调整:“软硬有度,细稠可控”

• 食物质地改良(根据障碍程度选择):

◦ 轻度障碍:软食(粥、烂面条),避免干硬(馒头)、粘性(汤圆)食物;

◦ 中度障碍:匀浆膳(将饭菜用料理机打成糊状,如肉末蔬菜泥);

◦ 重度障碍:流质食物需添加增稠剂(如凝固粉),调至“蜂蜜状”(倾斜餐具时缓慢流动。

• 进食技巧:

◦ 每次食量≤1汤匙(约5-10ml),分多次吞咽;

◦ 交替吞咽:吃一口食物,喝一口水(或空吞咽),确保口腔无残留;

◦ 低头吞咽:吞咽时下巴贴近胸骨,减少误吸风险。

3. 餐具选择:细节决定安全

• 用浅口、宽柄勺子(便于控制食量),避免使用吸管(易导致误吸);

• 饮水用带刻度的杯子,每次饮水量≤30ml;

• 严重障碍者可使用“防呛咳杯”(倾斜45°时仅少量液体流出)。

(二)恢复期护理:激活吞咽功能,重建进食能力

1. 基础康复训练(家属可辅助)

• 口腔感觉刺激:

◦ 用冰棉签轻触嘴唇、舌尖、脸颊内侧(冰刺激可增强吞咽反射),每日3次,每次5分钟;

◦ 咀嚼口香糖(无食物时),促进唾液分泌和下颌运动。

• 舌肌训练:

◦ 伸舌练习:用舌尖舔嘴唇上下左右,或顶住上门牙保持5秒。

◦ 舌肌力量:将压舌板放于舌前1/3处,让患者用力伸舌对抗,每次10次。

• 咽喉肌群训练:

◦ 空吞咽与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后做2-3次空吞咽,确保食物全部咽下;

◦ 屏气吞咽法: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同时吞咽,再咳嗽后呼气(适用于有一定呼吸功能者)。

2. 专业康复技术(需康复师指导)

• 门德尔松手法:吞咽时用手捏住喉结,向上方提起并保持数秒,增强喉部上抬力量;

• 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刺激咽喉肌肉,改善吞咽协调性(需在医院进行)。

(三)长期护理: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1. 误吸急救:分秒必争

• 若发生呛咳、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法:从背后环抱患者,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 若意识不清,立即让患者侧卧,拍打背部,同时拨打120。

2. 营养支持:别让“吃不够”拖垮身体

• 吞咽障碍患者每日热量需求≥20-25kcal/kg(如60kg患者需1200-1500kcal),蛋白质≥1.2g/kg;

• 若经口进食无法满足需求,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管饲饮食(鼻饲或胃造瘘),营养液可选整蛋白型(如能全力)或短肽型(如百普力)。

3. 心理疏导:让“吃饭”不再恐惧

• 家属需耐心陪伴,避免催促(“快点吃,饭都凉了”会加重焦虑);

• 从“尝试一小口”开始,逐步建立信心,及时肯定进步(“今天没呛到,真棒!”);

• 严重拒食者可联系心理科介入,缓解进食焦虑。

四、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一)三大护理误区纠正

1. “呛咳时赶紧拍背,帮助咳出”

× 错误:剧烈拍背可能导致食物进一步深入气管;

√ 正确:立即停止进食,让患者弯腰低头,轻拍背部,鼓励咳嗽排出异物。

2. “只要能咽下去,食物质地不用调整”

× 错误:隐性误吸(无呛咳但食物进入肺部)更危险,可能引发肺炎;

√ 正确:根据评估结果严格调整食物质地,必要时咨询营养师。

3. “康复训练做几天没效果,干脆放弃”

× 错误:吞咽功能恢复需长期坚持,通常2-4周可见改善;

√ 正确:每日至少3次训练,配合专业指导,循序渐进。

(二)特殊人群护理重点

• 老年患者:

◦ 每餐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避免疲劳;

◦ 睡前2小时禁食,预防夜间误吸。

• 头颈部肿瘤术后患者:

◦ 放疗后可能出现咽喉黏膜损伤,饮食需温凉软食,避免辛辣刺激;

◦ 定期复查喉镜,观察吻合口恢复情况。

五、家庭护理者的“实用工具箱”

(一)食物改良参考表

食物类型 安全选择 禁忌食物

主食 软米饭、烂面条、土豆泥 干馒头、硬包子、粽子

蛋白质 蛋羹、嫩豆腐、鱼肉泥 油炸鸡块、脆骨

蔬菜/水果 煮烂的蔬菜泥、果泥 芹菜茎、苹果块

汤类/饮品 增稠后的米糊、酸奶 清水、碳酸饮料

(二)康复训练工具推荐

• 冰棉签(药店购买)、压舌板(或干净的勺子柄)、握力球(训练咀嚼肌);

• 增稠剂(如“瑞代”“宝力加”),可在医院或电商平台购买。

六、结语:科学照护,让每一口都安心

吞咽障碍不是“不能吃饭”,而是需要“科学吃饭”。通过早期评估、正确饮食调整、持续康复训练,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得到改善,重新享受食物的美味与温暖。记住:每一次耐心的喂食、每一组坚持的训练,都是在为患者的生命筑牢防线。(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护师 殷岭琴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