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遇上热干面,老味道玩出新花样——记者实探新出圈的“毛尖热干面”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鑫 杨小燕

胖老几热干面门前的招牌

 毛尖牵手热干面,口味如何?在近期举办的信阳茶文化节上,“毛尖热干面”吸引不少人慕名而来。近年来,信阳毛尖持续发力新产品、新模式,继毛尖啤酒、毛尖冰淇淋、毛尖奶茶深受热捧后,多个品牌推出了“毛尖热干面”。这款将千年茶韵与市井小吃融合的创新之作,吃起来怎么样?近日,记者探访了毛尖热干面门店,一试究竟。

毛尖热干面受追捧

  19日上午8时许,记者赶到门店时,这家位于信阳市核心商圈天润广场的“信季”热干面店正热气蒸腾。1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顾客排起长队。案台前,工作人员默契配合,烫面、调味、打包的动作行云流水。不时有食客熟稔叮嘱:“大姐,来碗毛尖热干面,多搁点荆芥和蒜末!”

  食客等待中,记者一起目睹了毛尖热干面的制作过程:操作台前,工作人员将茶褐色面条抛进翻滚的沸水中,面条经历多次沉浮后,被捞出装进旁边的空碗里。随着汤锅上空划出一道道弧线,一碗碗热干面被送至案板前等待添加调料。当红油、榨菜、香醋等调料依次加入,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工作人员介绍:“普通热干面烫煮30秒即可,而毛尖热干面需100秒才能煮透。烫熟的毛尖热干面很筋道、好吃。”

  拿到一碗热气腾腾的毛尖热干面,记者立刻品尝。初入口时,筋道的面条裹挟着红油、榨菜等多种配料的香气在舌尖炸开,而毛尖的清香味却丝毫未被掩盖。与记者起初的想象不同,毛尖热干面呈现的色泽偏深。信季热干面负责人李大季解释:“市售抹茶类产品多呈翠绿色,源于特殊加工工艺。但我们坚持‘无添加’原则,直接研磨信阳毛尖原叶,茶褐色虽不夺目,却完整保留了茶叶的本真风味。”从原叶粉碎、面团揉制,到压面机多次碾压成型,再经沸水快煮、摊凉锁鲜,每道工序镌刻着对“本味”的坚守。

  由于产品新颖、茶香味十足,毛尖热干面收获了不少好评。

新鲜出锅的“毛尖热干面”

多个品牌推出“毛尖热干面”

  毛尖热干面一经推出,便颇受欢迎。在信季热干面店铺内,食客李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信阳人,热干面是一家人每天早餐的标配。“这家店里主推的红油热干面口感很不错,家人都喜欢吃。自打推出毛尖热干面后,我们的早餐又多了新选择。”当天,李女士从数公里之外的宝石桥附近骑车到店,打包带回了三份毛尖热干面。记者环顾店内,就餐的顾客既有青春面孔,也有白发老人,食客跨越多个年龄段。

  在坐落于信阳羊山万达广场附近的“胖老几”热干面店门口,清新雅致的茶韵海报瞬间唤醒食客的味蕾期待。店内操作台上,包装精美的毛尖热干面也十分抢眼。“胖老几”热干面创始人邓浩志告诉记者,近年来热干面产业发展迅速,经过7年的发展,“胖老几”热干面已经扩张到8家分店。“今年茶叶节期间,我们自研自产的毛尖热干面入市销售,反响不错。由于此前忙于筹建无人工厂,许多订单未能及时发出。投产后,我们将加急生产消化之前的积压订单。”他还透露,下半年计划对毛尖热干面进行一波强势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主推“毛尖+”产品。

  

胖老几热干面店内的袋装“毛尖热干面”

         与邓浩志同样对毛尖热干面充满信心的还有“玉凤姐信阳热干面”品牌运营人王玉凤。“近年来,政府积极倡导茶香食品产业发展,我们也将积极响应号召,让毛尖热干面抓住流量的风口,往产业化方向发展。”王玉凤告诉记者,“眼下,通过全市数十个星瑞爱心早餐点销售、线下活动、亲朋订购等形式,毛尖热干面的销量还是不错的。”

一天试吃7碗毛尖热干面,餐饮人匠心研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信阳多位餐饮人便开始实践“毛尖+热干面”这一新奇组合。提到毛尖热干面的研发契机,李大季多次向记者强调:“这个创意的来源,得益于美食博主‘信阳马蹄疾’和餐饮前辈‘小六子面食’负责人胡建明先生的启发。近几年,‘信阳毛尖+’产品的概念很火,许多跨界产品强强联合催生新的消费热点。恰逢毛尖+啤酒热度特别高,我们在聊天时不谋而合,想到毛尖+热干面这个创意。”历经半年蛰伏、数十次配方迭代,才有了如今市面上备受关注的毛尖热干面产品。

  “别小看这碗面,为了调出最佳口感,我们光原料配比就做了上百次试验。研发过程中,我曾经一天连吃7碗不同配方的面。”李大季笑着回忆研发历程。

毛尖热面干颜色偏深

“毛尖+”产品频频出圈

  最近,毛尖热干面已成为信阳美食圈的新亮点。起初,信阳本地美食博主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创新风味,纷纷前来探店打卡,并在社交平台分享他们的尝鲜体验。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头部网红、美食大V也慕名而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广泛传播,让毛尖热干面的热度不断攀升。无数外地食客甚至专程前来打卡,毛尖热干面成为信阳美食的新名片。

  “当前,我们正全力推进荆芥热干面、香菜热干面的研发进程,旨在将市场认可度较高的荆芥、香菜等食材元素融入热干面产品体系,通过产品创新丰富味觉层次,实现美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李大季透露。

  近年来,从毛尖冰淇淋、毛尖馍、毛尖啤酒等“毛尖+”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到荆芥面条、荆芥汽水、荆芥冰淇淋、荆芥牛奶、荆芥酱等“荆芥+”品类的现象级热销,餐饮食材原料的跨界破圈实践,实则是传统产业在现代化转型中创新智慧的集中映射。当守正精神与创新思维形成双向赋能,一份份承载着地域特色的美食,已悄然成为解码城市文化基因的重要媒介。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