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辉:介入治疗在癌症中的应用:如何实现精准靶向治疗?

癌症,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在众多治疗手段中,介入治疗因其微创、高效、安全的特点,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将探讨介入治疗在癌症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实现精准靶向治疗。

一、介入治疗概述

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穿刺、导管等技术,将治疗器械或药物直接导入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的新型治疗方式。它结合了放射技术、外科方法和内科药物,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两大类。

1.血管性介入治疗:通过穿刺技术,将纤细的导管沿血管进入肿瘤供血动脉,进行血管栓塞或灌注化疗,精准打击肿瘤,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纳米刀等一系列能量消融与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使肿瘤发生坏死、缩小或消失。

二、介入治疗在癌症中的应用范围

介入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应用广泛,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肿瘤:

1.肝癌: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破坏肿瘤的目的。

2.肺癌:可以通过支气管镜下进行肿瘤消融或注入药物,实现局部治疗和缓解症状。

3.胰腺癌:通过置入药物泵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等症状。

4.宫颈癌:通过注入药物或栓塞子宫动脉,达到局部治疗和减少出血的目的。

5.前列腺癌:利用高能聚焦超声或射频消融等手段,破坏前列腺组织,控制肿瘤生长。

6.其他肿瘤:如肾癌、膀胱癌、食管癌等,介入治疗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精准靶向治疗的实现

介入靶向治疗是介入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完美结合,通过选择特定分子靶点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信号,实现精准治疗。

1.定义和工作原理:介入靶向治疗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治疗装置或药物直接导入肿瘤区域,针对癌细胞表面的受体、内部的蛋白质或基因突变等特定靶点,进行精准打击。

2.常见方法:常见的介入靶向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给药和微波消融等。这些方法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技术进行导航,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3.适应症和优势:介入靶向治疗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集中治疗作用于病灶区域,减少全身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尽管介入靶向治疗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但仍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局部感染、出血或器官功能受损。因此,在实施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计划,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四、介入治疗与多学科协作

介入治疗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根治性治疗。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协同作战,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1.局部与全身治疗的结合:介入治疗作为局部治疗手段,可以与全身性治疗相结合,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弥补局部治疗的不足。

2.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介入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型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更加紧密协作,共同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总之,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精准的治疗方式,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癌症治疗将更加精准、高效和安全。(驻马店市中医院 介入科 李亚辉)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