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莎莎:躺进“大圆筒”前,你需要知道的MRI检查全流程
一、 MRI 检查概述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 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的诊断技术。它能够提供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高清晰度三维图像,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与传统的 X 线检查相比,MRI 检查不涉及电离辐射,更加安全无害。同时,它还能够提供丰富的组织对比度和结构信息,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MRI 检查原理
MRI 检查的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氢质子在强磁场中的共振现象,通过对这些共振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具体过程如下:
1)给人体施加强大的静磁场,使得人体内部的氢质子(绝大部分来自于水分子)产生定向排列;
2)在静磁场的作用下,施加高频电磁波,使得氢质子发生共振吸收;
3)当电磁波停止后,氢质子会释放出共振信号;
4)通过对这些共振信号的分析处理,计算机可以重构出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图像。
1.2 MRI 仪器设备
MRI 检查需要使用专门的大型仪器设备。其核心部件包括:
- 超导磁体:产生强大的静磁场,通常强度在 1.5T 至 3T 之间。
- 发射/接收线圈:发送和接收高频电磁波信号。
- 梯度线圈:产生空间方向上的磁场梯度,用于定位成像。
- 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扫描过程,并对信号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
完整的 MRI 扫描设备通常体积巨大,需要专门的检查室和设备维护人员。在医院中,MRI 检查室通常位于专门的影像学科室内。
二、MRI 检查适应症
MRI 检查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神经系统疾病
MRI 在脑部、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优势,如脑梗死、脑肿瘤、脑炎、多发性硬化症、脊髓疾病等。
2.2 肿瘤疾病
MRI 能够清晰地显示各种实体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及术前评估中十分重要。常见如脑瘤、肝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2.3 肌肉骨骼疾病
MRI 可以全方位观察肌肉、韧带、关节等结构的病变情况,在骨关节疾病、运动损伤等诊断中应用广泛。如关节炎、韧带撕裂、肌肉损伤等。
2.4 心血管疾病
心脏 MRI 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及功能,在心脏疾病诊断、心功能评估、心肌梗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5 其他
MRI 还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产科检查等多个领域。
总的来说,MRI 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中极其重要和广泛。
三、 MRI 检查前的准备
在进行 MRI 检查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3.1 提供病史信息
检查前,患者需要如实向医生提供本次检查的目的、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相关信息。这将有助于医生合理安排检查项目及分析结果。
3.2 告知禁忌症
患者需要如实告知医生是否存在以下禁忌症:
- 体内带有金属义肢、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瓣等金属植入物;
- 曾经接受过眼部手术植入金属物;
- 有金属碎片、弹片等嵌入体;
- 对造影剂过敏史;
-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带有上述金属植入物或材料的患者可能无法进行 MRI 检查,需要医生评估风险后决定。
3.3 脱除金属物品
检查前,患者需要完全脱去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如钥匙、钱币、首饰、眼镜、手表等。这些金属物品可能会在强磁场中产生危险的吸附或加热效应。
3.4 检查前禁食
通常要求患者在检查前 4-6 小时禁食,以避免扫描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但对于一些特殊检查,如腹部 MRI,可能需要患者提前服用对比剂,具体要求以医嘱为准。
3.5 检查前适应
由于 MRI 设备制造巨大的噪音,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医院会提供耳塞或耳机供患者佩戴。此外,检查室内温度较低,医院会提供毛毯帮助患者保暖。
四、 MRI 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4.1 体位调整
医生会根据检查部位要求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头部检查时,头部需要固定在专门的头托上;腹部检查时,需要平躺或侧卧。
4.2 进入检查仪
经过上述准备后,患者缓慢进入 MRI 扫描仪的"大圆筒"内部。医生会通过对讲系统与患者保持沟通,告知扫描过程。
4.3 扫描过程
在扫描过程中,MRI 仪器会发出相当大的噪音。这是由于梯度线圈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噪音。此外,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肌肉收缩的酥麻感,这是由于梯度磁场的改变所致。医生会提醒患者保持安静平躺,尽量减少动作。
4.4 吸入对比剂
对于某些检查,可能需要患者静脉注射或口服一定量的对比剂。这些对比剂能够增强图像对比度,帮助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对比剂注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少量刺痛感或温热感。
4.5 紧急情况处置
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极少见的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波动等。因此检查过程中会有医护人员随时监护,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能够及时处理。
五、 MRI 检查结果解读
MRI 检查完成后,由专业的放射科医生对扫描图像进行仔细分析和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图像分析
放射科医生会仔细检查每一张 MRI 图像,评估病变部位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5.2 病灶描述
对于发现的病变部位,医生会详细描述其位置、范围、信号特点、边界等。这些描述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5.3 诊断依据
结合影像特征和临床资料,放射科医生会给出初步诊断意见。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
5.4 结果反馈
最终,医生会将诊断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其主管医生。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检查结果的含义和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六、 MRI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MRI 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一般无需住院。但患者在检查后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6.1 休息恢复
受检者可能会感到疲劳乏力,建议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如有不适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
6.2 饮食调理
对于需要注射对比剂的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饮水有助于对比剂的代谢排出。
6.3 后续跟踪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患者应按时完成医嘱,配合后续的诊疗计划。
总之,MRI 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高准确度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科学的前期准备、规范的检查流程以及正确的结果解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掌握 MRI 检查的全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减轻焦虑情绪,最终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睢县人民医院磁共振主管技师 邢莎莎)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