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任名誉院长!郑州首个碳中和产业学院成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喻星恺
6月28日,一场以“才聚二七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碳中和技术交流暨政校企合作大会在黄河科技学院南校区举行。
(黄河科技学院碳中和产业学院名誉院长授聘仪式)
这场由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黄河科技学院等六方联合主办的大会,吸引了政府、企业、高校及行业协会的4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碳中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并见证了黄河科技学院碳中和产业学院的正式揭牌。
这所民办高校的绿色转型密码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培养‘象牙塔中的学霸’,更要塑造手握硬核技术、心怀绿色梦想的实干家与创新者。”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保成说。
(杨保成分享学校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创新探索)
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开拓者,黄河科技学院自198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从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到连续八年蝉联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榜首,该校不仅创造了多项教育史上的“第一”,更在绿色转型中展现了前瞻性布局。
杨保成在大会上介绍,学校早在三年前便提出“2034年实现校园碳中和”的目标,并启动“全维度绿色革命”——从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电网的建设,到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再到绿色低碳科技馆的落成,黄河科技学院正将校园打造成一个开放的“零碳实验室”。
会上,黄河科技学院纳米材料研究所、智能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等团队发布了6项绿色技术成果,涵盖新材料、智慧农业等领域,全方位展现学校在科研创新上的硬实力。
郑州首个碳中和学院如何培养“零碳”人才
大会上最引人瞩目的环节,莫过于“碳中和产业学院”的揭牌。该学院由黄河科技学院联合深石集团等机构共建,并聘请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担任名誉院长。学院将采用“2+2”培养模式,即“基础理论+产业实践”双轮驱动,首批30名学生已进入跨专业培养。
(黄河科技学院碳中和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二七区已推出“二七帮·易企办”政务服务品牌,配套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这些举措为碳中和产业学院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车间即课堂,产品即教材。”杨保成表示,学院将与隆基绿能、深石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项目,如绿色校园微电网建设、超低能耗实验室设计等,实现“场景共建、价值共生”。
政校企“三重奏”:从校园实验到行业标准
黄河科技学院的绿色实践并未止步于校园。会上,学校与二七区政府、行业协会签署了《政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原ESG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协议》《零碳校园建设标准联合立项协议》等多项协议,并发布《绿色校园建设标准白皮书》编制计划,旨在为全国高校提供可复制的低碳转型模板。
(二七区政府与黄河科技学院签订《政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学校还联合企业发起“中原双碳人才港计划”,计划每年培养100名碳资产管理师等紧缺人才,并倡议共建“中原零碳技术转化加速器”,推动光储直采、生物基材料等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大咖齐聚,把脉中原“双碳”未来
主旨演讲上,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等嘉宾分享了碳中和政策与产业转型的前沿观点。王石提出的“能碳动态平衡”理念,以及深圳大梅沙社区的零碳实践案例,为中原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
(“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探索”圆桌对话)
圆桌会议中,杨保成携手对话嘉宾,围绕理念革新、科技赋能、标准引领、人才支撑等核心要点,从技术攻坚突破、产业落地实践、区域协同共进、资本有力助推、创新教育培育等多维度展开深度探讨,共谋绿色发展可持续路径,为碳中和事业注入智慧与动能。
(分会场现场)
本次大会还精心设置分会场,一场以技术对接为核心、展洽融合为特色的产业升级盛宴精彩上演。分会场特别规划了产品技术展区、项目路演区和技术洽谈区三大功能区,吸引了30余家行业领军机构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这场大会不仅是技术的交流,更是理念的碰撞与行动的集结。黄河科技学院以其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和创新力,正成为中原绿色转型的“试验田”和“人才库”。正如杨保成所言:“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的勇气、合作的智慧与实干的担当。”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