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大学:用数字技术留住“美丽乡愁”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邢阿兴

  暑期已至,河南信阳有群大学生没闲着,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他们为村民们带去乡村振兴“金点子”,留住“美丽乡愁”。

  近日,信阳师范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前往淮滨县期思镇洪香铺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对村庄古建筑、传统农具、非遗技艺等文化载体进行数字化存档,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助力乡村文化“活态传承”。

  洪香铺村作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通过“五星支部创建”推动产业振兴与环境整治,但传统建筑风貌与农耕文化面临消逝风险。学生实践团队针对这一痛点,采用无人机航拍、BIM建模等技术,对村内古宅、石桥、老井等10余处历史建筑进行数字建模,生成可交互的3D数字档案。团队成员还深入田间地头,用高清影像设备全景记录松茸菌种植、狮头鹅养殖等特色产业场景,结合村民口述史,制作“数字文化地图”,让游客可通过扫码“云游”村庄。洪香铺村党支部书记祝孟乾表示:“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此次实践活动是信阳师范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当无人机掠过洪香铺村的芡实田,当三维模型重现古宅的雕花窗棂,当VR技术让“乡愁”触手可及,青年学子们正以数字之笔,勾勒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这场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不仅让乡村记忆“活”起来,更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出绚丽之花。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