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21名大学生 前往鲁山县支教助农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朱长振

核心提示:近日,平顶山市鲁山县土门办事处构树庄村迎来21名来自平顶山学院的大学生。前来支教助农的学生们,不仅带领留守儿童学习、游戏,还帮助当地村民直播卖桃。

7月7日上午,记者在构树庄村支部书记马见发带领下来到村小学。在一楼的一间教室内,几名大学生正带着一群小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有的画的国旗,有的画的花花草草,“这些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我们每天都带着他们跳舞、唱歌、做游戏”,来自平顶山学院文学院的学生李家珍说。

据带队老师张驰介绍,这一群来自平顶山学院的学生全部来自文学院,一共有21名,要在这里吃住10天。暑假前这群学生向与学校领导汇报获批后,与构树庄村相关负责人沟通后来到这里。

7月初,这21名文学院的学生便来到构树庄村在村小学安营扎寨。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有带领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学画画、跳舞、唱歌、做手工的,也有帮助桃农直播卖桃的,还有用个人特长帮助村民修复老照片的。

7月7日上午,这群大学生一起来到当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红色文化。

据当地老年人回忆,当年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军人在鲁山地区与日军展开作战,通过鲁山阻击战等战斗迟滞日军西进。1945年,河南人民抗日军皮(定钧)徐(子荣)支队攻打位于土门街的国民党鲁山县政府,成功解放土门地区,成为鲁山抗战历史中的重要节点。

马见先在烈士陵园面对大学生们发言时说,鲁山县第十一烈士陵园,长眠着四名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的神圣之地。构树庄村的康庄、庵子顶、瓦房庄,都曾是河南人民抗日军的战斗第一线,梁永杰、梁永和、武天奇、张拴、张万年等老一辈构树庄人都参与过支援前线相关任务,做出了贡献。

这次走访调研,不仅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鲁山土门抗日战争故事,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们一定会铭记先辈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以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应对时代挑战,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实践行动”,大学生邢若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村民们都很欢迎这些大学生们来,也在学生们的吃住方面做了支持。我们构树庄村的冬桃种值面积很大,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好多人不知道,这次正好通过学生们的直播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了鲁山好吃的冬桃在构树庄村。学生们在支教带孩子们学习中,也带来了新知识。现在暑假了,还教了孩子们防溺知识。”,马见发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孟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