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娟:卵巢囊肿:超声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
当体检报告提示“卵巢囊肿”时,不少女性会瞬间陷入焦虑与担忧。卵巢囊肿如同卵巢上生长的“神秘小囊”,其中既有会随生理周期自然消失的生理性囊肿,也有需要干预治疗的病理性囊肿。区分两者,是制定正确诊疗方案的关键。超声检查凭借无创、便捷、可重复的特性,成为鉴别卵巢囊肿性质的重要工具。通过超声图像的细微特征,医生得以窥探囊肿的“真面目”。
一、洞察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与优势
1. 超声成像的运作机制: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进行成像。当超声探头向卵巢区域发射声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和结构时,声波会产生反射、折射与散射。这些携带信息的回波信号被探头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转化为实时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中囊肿的形态、内部回声、边界等特征,医生能够初步判断囊肿性质。
2. 对卵巢结构的清晰呈现:超声能够清晰分辨卵巢的正常组织、卵泡以及囊肿。正常卵巢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卵泡,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而卵巢囊肿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卵巢区域的异常囊性结构。凭借高分辨率的图像,超声可以精准定位囊肿位置,测量其大小,并观察囊肿与卵巢及周围组织的关系。
3. 超声检查的独特价值: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在卵巢囊肿诊断中优势明显。它无需使用造影剂,避免了过敏风险;检查过程简单快速,可随时进行复查对比;没有辐射危害,适合各年龄段女性,尤其适用于需要定期监测的患者。此外,超声检查还能实时观察囊肿在不同生理周期的变化,为鉴别诊断提供动态信息。
二、剖析超声图像中的鉴别要点
1. 囊肿的形态与边界特征:生理性囊肿多与卵巢内正常卵泡发育相关,形态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光滑,与周围卵巢组织分界明显,宛如一个“圆润的小气球”。而病理性囊肿形态往往不规则,边界可能模糊不清,部分囊肿还会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边界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 。
2. 内部回声的差异表现:生理性囊肿内部多为清亮液体,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无回声区,透声良好,如同纯净的“暗区”。少数生理性囊肿可能因出血等原因,内部出现细弱点状回声,但通常分布均匀。病理性囊肿的内部回声则更为复杂多样,可能出现分隔、乳头状突起,或内部回声杂乱不均,有时可见实性成分,这些特征提示囊肿性质可能为病理性。
3. 囊肿的大小与生长特点:生理性囊肿一般体积较小,直径通常不超过5厘米,且多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出现,在下次月经来潮后自行缩小或消失。而病理性囊肿大小不一,部分体积较大,直径可超过5厘米甚至更大。并且,病理性囊肿生长相对持续,不会随月经周期自然消退,甚至在短时间内体积明显增大。
三、掌握超声检查的关键注意事项
1. 检查时机的合理选择:对于疑似卵巢囊肿的患者,超声检查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准确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囊肿,医生通常会建议在月经干净后的3 - 7天进行检查。此时,生理性囊肿多已消退或缩小,更便于观察囊肿的真实情况,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2. 检查中的规范操作与配合:超声检查过程中,患者需根据检查类型做好准备。经腹部超声检查时,患者需适度憋尿,使膀胱充盈推开肠道,形成良好的透声窗;经阴道超声检查则需排空膀胱,检查更为清晰且无需忍受憋尿不适。检查时,患者需仰卧,放松身体,配合医生调整体位,以便医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囊肿,获取全面准确的图像信息。
3. 检查结果的科学解读与应对:拿到超声检查报告后,患者应理性看待结果。若超声提示囊肿具有生理性特征,医生一般会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变化。若怀疑为病理性囊肿,医生会结合患者症状、年龄、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进一步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包括定期监测、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
超声检查在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卵巢囊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原理到图像特征,从检查时机到结果解读,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学的严谨与智慧。通过超声这一“火眼金睛”,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囊肿性质,患者也能更科学地应对健康问题。正确认识超声检查的价值,积极配合诊断与治疗,有助于女性朋友拨开卵巢囊肿的迷雾,守护自身生殖健康。(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赵集镇卫生院 超声科 郭会娟)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