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那些“领头雁”“排头兵”——韩晓红:白衣执甲 急诊先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张恩祺 路松良
编者按
在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学科建设的“领头雁”,不断推进各项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他们是治病救人的“排头兵”,以过硬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的赞誉。他们时刻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使命,始终在医学领域深耕。大河报·豫视频特推出“医路专注”专栏,共同回顾医者们的从医之路,感受他们终身专注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和对国家、对百姓、对医学事业最深沉的爱。
急诊医学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的前沿阵地,是突发情况最密集、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抢救任务最艰巨的科室。该院急诊医学科、EICU主任韩晓红,已在这片阵地上坚守二十余载,以一颗对急诊事业的赤诚之心,诠释着“急诊人的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坚守初心 始终热爱急诊事业
二十载急诊路,韩晓红以 “急病人所急” 的职业本能,抵御岁月漫长与重重险阻。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朝夕日暮、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凌晨午夜,只要电话响起,第一时间必须启程赶赴现场。韩晓红说:“急诊人承载着生命之重,必须全力以赴。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生命的承诺。”
这份承诺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是对家人难以弥补的亏欠。当被问及是否想过离开这一高压岗位时,韩晓红的回答质朴而坚定:“我们面对的都是最危急、最需要帮助的人,看着他们转危为安,再苦再累都值得。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必须恪守作为医生的职责。”
作为急诊医学团队的领路人,她深知速度与强度是急诊医学科的生命线。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不仅日夜奋战在急救最前沿,更系统性地推动科室建设迈向新高度。如今的急诊医学科已成为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留观输液、急诊病房、EICU,多层次、全方位的急诊急救大平台,全面提升了区域内患者的救治水平,扩大了急救救援范围及区域影响力,让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生命守护 多次书写生命奇迹
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韩晓红以深厚造诣与精准判断屡创奇迹。2012年,一位56岁男性因抑郁症服用大量农药,持续抽搐10余小时,外院专家坦言希望渺茫。当患者转运至医院后,韩晓红迅速启动中毒救治流程: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清除毒素,应用解毒药物、稳定生命体征。刚转入科室时,患者因抽搐咬破气管插管,换管时竟发现舌头已被咬掉一块。那段时间,韩晓红每天为患者吸痰、清理口腔。数天后患者意识识奇迹般恢复,成功撤离呼吸机,全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2024年7月,55岁的张先生突发意识丧失。急诊医学科一边火速出诊,一边远程指导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抵达现场后医护接力施救,并同步通知体外心肺复苏(ECPR)小组随时待命。进入抢救室,团队持续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急救操作,患者自主心跳短暂恢复后却反复室颤。危急时刻,韩晓红果断启动体外心肺复苏(ECPR),快速完成穿刺置管,患者心跳成功恢复。这是新乡市急诊团队独立完成的首例体外心肺复苏(ECPR)。术后经心内科造影评估、重症监护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已能步行出院。
面对家属的再三致谢,韩晓红说:“有一丝希望不放弃,是职业操守;有一份使命敢担当,是对生命的尊重。”于她而言,每当看到患者心电图从直线恢复为窦性心律,便是身为急诊医学科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凝聚合力 以身作则促进发展
为实现科室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韩晓红从体系建设到人才培育层层发力,推动急诊医学科实现高质量进阶。
在学科建设上,她带领团队从细节入手,在实处发力:优化急诊布局、完善工作制度与流程,明确专人把控质控环节,构建起快速高效的救治体系,大幅缩短患者从院前到入院的时间,使重症抢救成功率稳定在95% 以上。当前科室已形成专业细分的强大团队,抢救、复苏、创伤、中毒及血液净化、ECPR、科普等小组分工明确,遇紧急情况能迅速响应、协同作战。2024年,科室顺利通过河南省三级医院创伤中心评审,获批新乡市区域医学救援中心。近年参加省市急救比赛亦多次斩获团体与个人奖项。
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她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亲自示范各种急救操作,定期组织内部业务学习,分享讨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年轻医生们不仅练就快速反应能力,更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她也因此多次获评新乡医学院“优秀教师”。
与此同时,团队在科研领域持续深耕,近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韩晓红参与的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科研突破反哺临床实践,形成良性发展闭环。
急救科普 攥紧救援黄金时刻
心脏骤停是急诊医学科最凶险的急症,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流逝。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韩晓红目睹了太多心脏骤停患者因抢救不及时而失去生命的遗憾,她敏锐地发现这类患者抢救成功率低的关键,在于院外黄金救治时间的丢失。多数目击者因缺乏急救知识而手足无措,而黄金抢救期一旦错过,患者即便被送至医院,复苏成功率也会大幅下降。
“抢救不能只等患者进医院,要让更多人成为生命的第一守护者。”带着这份信念,韩晓红和急诊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扛起了普及急救知识的责任,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心肺复苏术及其他急救技能的讲解培训,演示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与深度。同时,她也利用广播等线上平台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韩晓红常对团队说:“每多一个人学会心肺复苏,就意味着多一条生命可能被挽救。”这些看似平凡的科普活动,正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危急时刻敢于出手、懂得施救,为生命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纵然日常工作任务繁重,韩晓红始终义无反顾、步履坚定。未来,她将继续带领急诊医学科团队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牢防线、保驾护航。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大河报豫视频新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