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新生共赴“国旗之约”,郑州大学这场升旗仪式中的“传承与奋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通讯员 刘二阳 蒋倩
有一种初心,叫薪火相传;有一种志向,叫青春奋进。
9月29日早上,郑州大学举行万人升国旗活动,万名新生共赴“国旗之约”。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更值郑州大学加速推进“十五五”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谋篇布局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筹备的关键时期。
此次活动旨在夯实“青春与祖国同行,成长与郑大同频”的思想根基,激励全体师生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凝聚“郑大力量”。
现场直击:国旗映初心,校旗传薪火
早上7点,晨曦初露,三个校区、万名新生,同时伫立在国旗下。
国旗护卫队队员迈着铿锵的步伐,护送国旗入场。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师生齐唱国歌,行注目礼。
五星红旗是76载山河锦绣的见证,更是每一代中国人“守初心、担使命”的精神坐标。这一刻,新一代“郑大人”更加读懂了“为什么出发”,更加明确了“向何处前行”。
校旗,是学校的象征,是精神的图腾,是使命的载体。
当校旗出现时,学子们十分激动。这不是一面普通的校旗,它藏于郑州大学档案与校史馆,是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的第一面校旗。
只见,礼兵队员从郑州大学档案与校史馆接过校旗,郑重交给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王稼祥之孙——郑州大学化工学院退休教师王光龙。
王光龙挥舞校旗,传递给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随后,国旗传递给全国最美教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荣方,并最终到达2025级新生代表手中。这一刻,“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在新一代“郑大人”手中赓续传承。
“承红色基因,铸郑大品格;勤学笃行,求是担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全体新生庄严宣誓。随后,全体师生齐唱《郑州大学校歌》;最后,全体师生齐唱《歌唱祖国》,用万人同声的磅礴力量,礼赞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师者心声:接过的是旗帜,传递的是力量与方向
“作为伴随郑州大学发展至今的退休教师,作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能参与这次活动感觉非常荣幸,这不只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王光龙说。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他表示,郑州大学和祖国一样,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一所大学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这一特殊节点传递校旗、升起国旗,其意义不仅在于铭记辉煌历史,更在于启迪师生从旗帜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开创未来。
“亲手接过校旗那一刻特别激动、光荣,还有种要把这份力量接稳并传递下去的振奋。”周荣方说。
她表示,人生不能复制,但力量可以传承。过去的历史不能完全还原,但此次活动让学生更加具象化地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脉络以及学校的精神底色,对“荣光”和“责任”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思政教育,既要给人方法,也要指明方向。这次活动正是一次深刻的‘方向’教育,其激发的思考与动力,必将超越大学四年,照亮学生们更长远的未来。”周荣方说。
学子誓言:以专业赴理想,做 “与祖国同行” 的郑大人
“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传承与奋进的内涵,也更加理解了‘青春与祖国同行,成长与郑大同频’的意义。”郑州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类2025级大一新生陈成说。
方向引领,规划清晰。对于未来发展,他表示,从小在课本上学到钱学森、邓稼先等先辈们科研报国的经历,使他从小就树立了一个科研梦,于是选择了自动化专业。“我必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秉持求是的科研精神,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我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学生陈慧悦说,此次活动,让她对“薪火相传”有了更形象的感受——先辈们用热血守护的初心、用奋斗践行的强国志,如今正传递到青年一代手中。
对于未来,陈慧悦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她表示,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她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未来,能够用所学为时代留痕,为人心立言。“牢记‘求是担当’ 的校训,秉持‘勿忘人民’的院训,做有思考、有担当的传播者,做贴近人民、扎根大地的新闻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