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名奥运举重冠军药检阳性,这一切早已注定?
继陈欣怡事件之后,北京奥运3名举重冠军在时隔8年后也被检测出药检阳性。尽管中国官方尚未作出回应,但此事件势必会进一步令中国奥运军团蒙受争议。过去这些年,奥林匹克精神和兴奋剂的这场“战争”为何持续不休?
▍ 中国3名举重冠军被查出药检阳性
该来的事情,即便是隔了多年之后,也还是会来。国际举重联合会8月24日公告称,国际奥委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检验样本的重新测试结果显示,15名运动员药检结果呈阳性。其中包括3名中国运动员:刘春红(女子69公斤级金金牌);陈燮霞(女子48公斤级金牌);曹磊(女子75公斤级金牌)。
△陈燮霞(资料图)
根据相关法规,国际举联将对这15名运动员以临时禁赛处罚。举重是中国在历届奥运中的夺金大项,2008年中国举重有10人参赛,9人夺牌,其中包括8枚金牌,占当年中国金牌量的16%;今年里约奥运上,中国举重收获了5枚金牌,占所有金牌19%。针对这一次有3名中国运动员药检呈阳性,中国官方尚未给出正式回应。不过,这起事件无疑让风光无限的中国举重陷入了争议。
▍ 奥运药检样品至少保留8年
消息一出,很多小伙伴就提出了疑惑,运动员样品会留多久?为何时隔8年才检查出来?是有人举报么?
其实,禁药重新检测并非新鲜事,也不是针对某一届奥运会或者个别人,而是国际奥委会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开始的一项措施。当时国际奥委会决定,每届奥运会的样品将被保留8年。也就是说,按照这一规定,今年已经是北京奥运药检样品保留的最后一年。
不过,随着国际反兴奋剂力度的加大,从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始,样品保存时间干脆被延长至10年。之所以存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兴奋剂检测手段往往落后于新药滥用,有时需要等待有成熟的检测新方法后,再重检样品。
除此之外,长期存放也是和违规者打了一场“心理战”,警告违规者别抱侥幸心理,就算奥运会期间蒙混过关,也不意味着今后不会被抓出。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说:“存放的这10年里,违规者将始终无法心安。”
▍ 举重是奥运会历史上“嗑药”重灾区
小编整理了1927年以来,历届奥运会的兴奋剂事件。发现举重在这件事上果断“夺金”,以35.2%的“辉煌”成绩碾压其他对手,甩出第二名田径近10个百分点。
但田径虽然屈居第二,“名人”却比举重多,比如,这其中就包括了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百米比赛中创造了9.79秒的世界记录的本·约翰逊;还有一口气退回3金2铜的美国“田径女皇”马里昂·琼斯。
▍ 俄罗斯举重队此前因兴奋剂被集体禁赛
从历史上的记录来看,中国在兴奋剂问题上还是相对严格的,因为近年最容易发生此类事件的国家,叫俄罗斯。
细心的你也许发现,在本届里约奥运会,俄罗斯派出了近年来 “最小代表团”—— 274 位运动员,与上届伦敦奥运会相比少了 100 多人。原因是俄罗斯田径队、举重队被认定 “有组织地”、“系统性地” 使用兴奋剂,遭到禁赛。
据WADA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仅2014年一年,经该机构及其授权在各国的实验室检验的近22万份运动员样本中,有2287份检测异常。其中约64%(1462份)最终确认为违规使用兴奋剂,约10%确认为合理药物治疗而免责。从违规运动员的国籍来看,俄罗斯位列榜首,意大利和印度“屈”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登上了这个榜单,与澳大利亚并列排在第七位,均有49例违反规则的事件发生。(咦,此处中国居然和澳大利亚并列,DT君有点迷之尴尬……)
▍ 历届奥运会,都和兴奋剂如影随形
奥运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比赛,但是即便如此,他似乎从来没有甩掉“兴奋剂”这个关键词。
刨去这次最新查出的15例不说,DT君根据公开资料算了算,平均每届奥运会查出5.9个兴奋剂事件。
在历次奥运会当中,北京奥运会查出过32例兴奋剂事件,高居榜首,其中包括老邻居俄罗斯——这个检测结果也是最新才有的,奥委会2016年监测结果显示,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4名俄罗斯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
现在这把火也烧到了中国运动员身上......
看到最后,发现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兴奋剂数为“0”,小编惊呆了……莫非那是一届完美的奥运?非也!非也!那其实是一届“极不完美”的奥运。
当年因为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奥运会受到许多国家的抵制。最终140多个国际奥委会成员单位中,只有8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那届奥运会,其中还有16个代表队拒绝在开幕式上打出本国国旗,比赛期间还传出了各种裁判不公问题。最终,苏联独揽80枚金牌,民主德国获得47枚,两国金牌占去了总数的60%……额,兴奋剂的问题么,好像没有什么人去关心了。
来源:D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