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将成为“三农”工作的主线之一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冯子雍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其中明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千万工程”,释放了什么信号?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就此专访了三农学者、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重点提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而且都放在‘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的位置部署,充分说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经验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在杨建国看来,2024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将成为“三农”工作的主线之一。
实践证明,“千万工程”是一项有效回应农民群众需求的“民心工程”。
杨建国认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会更系统完备。各地会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重点抓好农村道路、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数字 乡村、清洁能源、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设施建设等,持续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杨建国告诉记者,另一方面,乡村公共服务也会更普及便利,各地会办好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实事,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此外,乡村文脉传承会更富有活力。“以河南为例,中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开展乡村建设,会推动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坚持保护建筑、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脉、保有生活,更好留住老家河南的乡愁记忆。”杨建国认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未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如何在河南走深走实?
“一是做好乡村运营的文章。”杨建国建议,乡村运营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高频词和新出路,也是浙江“千万工程”的关键打法。从建设乡村,到运营乡村的理念和打法,是当下河南最需要补上的短板和需要迫切实现的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是做好‘人’的文章。这个‘人’,既包括基层党组织,也包括返乡乡贤,以及村庄经营人才的‘引育留用’等。”杨建国说。
关联阅读:
郭天财:“一块田”和“一粒种子”,是河南粮食连续7年稳超1300亿斤的根基
王偌飞:乡村产业振兴,让善经营、爱农业的“新农人”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